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11月7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兼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價格司副司長丁杰、副巡視員程行云在會上介紹了《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修訂情況,并就電力、天然氣、鐵路方面政府成本監審情況和下一步重點工作回答了與會記者的提問。
丁杰在發布會上披露了近年來發展改革委進行成本監審情況。2013年到2016年發展改革委和地方價格主管部門累計開展成本監審的項目近24000個,覆蓋電力、天然氣等壟斷行業和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等20多個行業,核減不應進入定價成本的總額8000多億元。
丁杰表示,近年來政府的成本監審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中央層面,電力、天然氣、鐵路等重要自然壟斷領域全面開展了成本監審,將這些壟斷行業的成本納入了政府監管范圍,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在輸配電領域,從省級電網到區域電網,再到跨省跨區輸電的各個環節,對電網企業輸配電成本監審實現了全覆蓋。天然氣管道、鐵路運輸領域,也是首次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了全行業的成本監審。
丁杰表示,輸配電價改革前后,全國電力市場化交易的電量從2014年的3000億千瓦時提高到2017年約1萬億千瓦時,市場化的電量比重從7%提高到25%,市場化的效果十分明顯,在這其中成本監審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天然氣領域,2017年對13家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企業組織開展了成本監審,在成本監審基礎上,國家核定的管道運輸價格平均下降幅度15%,為進一步深化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鐵路領域,目前正在對鐵路總公司及其所屬18個子公司開展普通旅客列車運輸定價成本監審,現在已經完成了實地審核工作,目前正在做匯總,起草*終監審報告的階段。
程行云表示,通過監審,對促進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的作用非常明顯。企業逐步從以前的被動接受,甚至還有點不愿意接受,開始轉向主動適應,更加注重內部挖潛,降本增效,提升內生發展動力。
比如輸配電價改革,成本監審對轉變電網企業的經營方式和盈利模式具有革命性影響。電網企業現在已經開始根據監管需要,注重從資產、投資、財務、預算等諸多方面改進和優化內部管理。有的企業通過內部挖潛,雖然國家下調了價格,*后收益仍是基本穩定的。
網頁評論共有0條評論